開年王炸《狂飆》後 《顯微鏡下的大明》今晚開播 9位實力派坐鎮


2023年開年不久,國劇領域就接連甩出重磅炸彈。

先是掃黑劇《狂飆》創下央視8套近年最佳收視,演員接連出圈,成為當之無愧的開年王炸。

緊接著是科幻劇《三體》也收穫不俗口碑,於和偉版大史和陳瑾版葉文潔都隨著劇集播出演技封神,國產科幻邁出了珍貴一步。

隨著央視1套《我們的日子》開播,年代劇也捲土重來。

各種型別你方唱罷我登場之下,有種曾經的國劇王炸,卻顯得有些落寞——歷史劇。

好在今晚,這部備受期待的大劇,就要被愛奇藝放出來了——《顯微鏡下的大明》。

不但今晚開播,更可能打破這幾年歷史劇的寂寞。

國劇史上,出名的歷史劇太多了。

但把這些劇做一個細分,無非兩種不同型別。

一種是帝王劇,比如《雍正王朝》《康熙王朝》《漢武大帝》《大秦帝國》。

可以說開局即巔峰,1999年的《雍正王朝》就達到了國產歷史劇劇本、製作、演技、主題深度的多個高峰,其後幾部大戲則延續了歷史劇的創作高度,但近年卻後繼乏力,一部《山河月明》,令許多劇迷失望不已。

第二種是民生戲。

這類劇在皇權之外,把故事對準了民生疾苦。

比如《大明王朝1566》聚焦絲,《大清鹽商》聚焦鹽,《天下糧倉》聚焦糧食,《天下長河》聚焦河道。

這些劇往往質量過硬且發人深省,《大明王朝1566》更是達到歷史劇創作高峰,但也創下空前的收視低谷,從此歷史大劇一蹶不振。

直到去年的《天下長河》拿下不俗收視,才為歷史劇回血。

但總體來看,歷史劇依然處於空前低谷,急需大戲完成重振。

究其原因,還是創作難度大,不論帝王戲還是民生戲,不僅劇本難寫,更難拍,一不小心還會引發爭議,遠不如古裝甜寵劇來得輕巧。

可今晚這部劇,不但啃起了歷史劇這塊硬骨頭,還從過往兩種型別之間,殺出一條新路。

數學天才的歷史反腐劇,可見過?

誰這麼藝高人大膽?原著和編劇,馬伯庸。

主演張若昀,再加吳剛、高亞麟、王陽等一眾實力派眾星拱月。

而集數,一共12集。

那麼,這部劇有沒有可能撼動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地位,又會不會助歷史劇反超掃黑劇、科幻劇的勢頭,讓歷史劇重振聲威?

不用顯微鏡,這就帶著大家一探究竟。

01、翻拍難度高,這注定是最難啃的馬伯庸IP

說起近幾年最熱的歷史小說作家,馬伯庸一定佔有一席之地。

隨著內地影視劇市場的急速發展,對於好故事的需求越來越大,因此,在商業小說領域獨具一格的馬伯庸,就成為了各大影視劇公司眼中的“香餑餑”。

《長安十二時辰》以水準極高的古裝劇製作水準出圈後,《三國機密》以及《風起洛陽》的熱播,更是讓馬伯庸三字,儼然成為了一塊金字招牌。

即使《風起隴西》收視不佳,也無損馬親王的威名。

而《顯微鏡下的大明》應該是馬伯庸寫過的最難影視化的作品。

本劇改編自《顯微鏡下的大明》六案之一的“絲絹案”。

講的是,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,如何憑藉自己超凡的數學才能,蚍蜉撼大樹,讓“絲絹案”真相大白於天下。

之所以說它特別,是因為這本書收集了許多明朝基層乃至民間的真實故事,帶我們從一個州縣甚至一個普通人的微觀視角,瞭解中國古代普通人的政治生活。

直觀看過去構思和故事都很精彩,但客觀上說,影視化改編的難度也非常大。

首先,是書中腦洞的難以呈現。

馬伯庸擅長將歷史真實背景以及事件,和推理懸疑巧妙地結合在一起,但這次寫的不是長篇,而是短篇合集,而劇集呈現出來的,只是其中一個篇章。

故事起源於馬親王和友人的一次聊天,這位朋友是明史愛好者,聊天中說到了明萬曆年間徽州的一樁民間稅案騷亂。

徽州歙縣的一個小老百姓帥嘉謨是個數學天才,對於算術很痴迷,他無意中從縣衙稅簿中意外發現一筆科目叫做“人丁絲絹”,發現了稅收的疑點,卻誤打誤撞引來了各方勢力的角逐。

這部劇要做的,就是將一個前後跨越十年的史載公案抽絲剝繭,變成一個扣人心懸的故事。

同時要用非常小的切口,去完成對整個明朝深層歷史矛盾的洞察,所以才叫顯微鏡下的大明,這無疑比普通曆史劇難拍太多了。

其次,則是真實歷史和歷史劇型別的矛盾。

以往馬親王的作品,往往史根據歷史上存在的模糊細節,發揮自己的超強腦洞,虛構一個故事。

我們熟悉的《長安十二時辰》《風起隴西》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所以即使劇情不完全符合史實,觀眾也不會計較。

這次卻是實打實的“根據真實歷史改編”,真實為主,虛構為輔。

甚至這則歷史公案背後,就有非常豐富完整的史實資料,包括了涉案的官府文書,佈告,奏章,筆記,還有一些當時的評論等等,很是詳實。

所以主創既要嚴格遵循歷史,又要拍出一名不見經傳的數學天才,摻和進一個巨大的博弈之局的懸疑、驚險、熱血。

這更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
所以這部劇不用看就輸定了?

別急,還有馬親王。

02、馬伯庸親自編劇+《慶餘年》組合,有爆款的味道了

儘管劇集拍攝難度很高,但在多版預告片出爐後,不少網友卻有驚喜之感。

首先,馬親王親自出手編劇。

過去的馬伯庸小說,都是編劇改編原著,有的精彩,有點差點意思,而這次的這部,普通編劇根本難以下筆。

可能劇方也感到找新編劇改編想要不翻車簡直不可能。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——

由馬伯庸親自操刀改編。

而從預告片來看,看上去故事性很有限的原著,被改成劇本後可謂劇力十足。

從 “算呆子”發現一個巨大的錯誤為開端,引出三千五百三十兩的人丁絲絹稅。一個賦稅問題的提出,又引來一群人相爭,有人求真相,有人使陰招。

接下來是上書提告捱打,又引出幼時火災真相,到最後刑場命懸一線……重重危機接踵而至,人丁絲絹稅到底有什麼貓膩?帥家默又該如何成功破局,還原人丁絲絹真相?

可以說懸念迭起,過程跌宕起伏,細節妙趣橫生,結局發人深省,馬親王這次改編是相當努力了。

其次,是導演拍出了歷史大劇的質感。

本劇導演是潘安子,代表作是《重啟之極海聽雷》,影像和強節奏是他的強項。

雖然這是一部只有12集的歷史短劇,但沒有因為短就因陋就簡拍成小品,相反,從預告片看,可以說各方面製作都是高水準。

比如服化道。

那麼多明朝歷史粉到現在都沒挑出半分服化道的毛病,這還原度信得過。

又比如畫面構圖。

能看出導演在鏡頭語言這塊,拍出了芒果臺高分歷史紀錄片《中國》的味道,一種不浮誇的歷史質感。

其三,更令粉絲吃下定心丸的,則是《慶餘年》組合的重現。

張若昀+吳剛+王陽。

尤其是張若昀和王陽的組合,在《慶餘年》中就是劇迷最大的意難平,而這次兩大男主一個是算呆子,一個對方請來的大狀,一開始確實是互相爭鬥,在公堂上爭論不休。

但王陽飾演的程任卿,最終被張若昀這位數學天才的理想主義,和堅持的精神所打動。

最後兩位高手一起攜手試圖破解歷史的迷霧,才解開了事情的真相。

劇中張若昀有場刑場戲,對一同被斬首的好友說:這次應該沒什麼變數了。

變數當然有,這個巨大的變數,就是王陽飾演的程任卿。

也就是《慶餘年》中王陽飾演的滕子京救了張若昀飾演的範閒一次之後,又在本劇中救了張若昀演的“算呆子”一次。

而在歷史中整理這些史料,將其編輯成《絲絹全書》,又讓數百年後的馬伯庸得以將其寫成成小說的,你猜是誰?還是程任卿。

所以相比上次的義主忠僕,這次兩位主角的人設反差更大、人物關係變化也更有趣,而且,不會BE。

看過《慶餘年》的會不想看?我就不信了。

03、演員匹配度高,9位實力派演員助陣

當然,歷史劇成功的另一大關鍵,就是演員。

《顯微鏡下的大明》主要演員有張若昀、王陽、吳剛、戚薇、高亞麟、侯巖松、房子斌、翟小興、錢漪等9位實力派坐鎮。

我最期待的,有6位演員。

第一位,張若昀。

要說當下國劇當紅小生中,誰是選劇本第一人,我想張若昀絕對有登頂資格。

一部《慶餘年》,一部《雪中捍刀行》,都是第一男主,古裝奇幻劇爆款不算,去年的一部現代劇《警察榮譽》,又成為口碑王炸。

雖然被稱“張無季”,但張若昀的確善於選適合自己的劇本和角色。

這次他飾演的帥家默是軍戶出身,從小聰明絕頂,數學天分極高。一開始才華並沒有用在正途,而是經常跟朋友合夥靠“算牌”賺錢,直到陷入了這場風波。

看預告張若昀完全演出了帥家默天真執拗又呆萌的那種感覺,相比範閒的聰明狡黠,徐鳳年的隱忍貴氣,這個角色最大的特點在於一個“痴”字。

他看似很呆,但至真至純,到問斬都始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,正應了戚薇預告裡的那句“呆子不呆,他有他想要達到的目的。”

調子對了,接下來,就看張若昀如何把人物命運的荒誕感演出來。

第二位,王陽。

對於王陽這樣的演員,我總是想說,他們,早就該火了。

最近國劇有兩位中生代配角,人氣很高。

一個是“星二代”王驍,可惜《狂飆》中他的演技引發一定質疑。

另一個就是還從無敗績的王陽,各種角色拿捏都遊刃有餘,《慶餘年》一個開場不久就下線的配角被他演成觀眾心中的白月光。

《叛逆者》一個反派被他演成了人氣居高不下的拽王。

《人世間》一個人設極委屈的角色,讓觀眾牽腸掛肚。

《罰罪》裡的的趙家老二乾脆第2集就領盒飯了,但觀眾到大結局還唸叨他。

這次他的角色程任卿開場看起來是反派,精通大明律法,城府很深,不好對付。

但這個角色也是全劇最大的反轉,如果沒有他只靠一個算呆子,那是肯定翻不了案。

王陽是一個很妙的演員,外表看不覺得他帥,但是一旦入戲,就帥到掉渣。

劇中他扇子一搖,自信滿滿,對一切瞭然於胸,最後他棄暗投明,還能夠全身而退,角色本身已經充滿魅力。

再加上王陽演,絕配。

第三位,吳剛。

從高分諜戰劇《潛伏》,讓他徹底火出圈的《人民的名義》中公認的老戲骨,到演技備受質疑,吳剛只用了一部劇,就是大熱的《狂飆》。

所以這部劇對於吳剛也非常重要,在妻兒都未參演的情況下,如果吳剛找回表演狀態,就能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。

吳剛飾演的是富紳貴族範淵,也應該是全劇最大的反派。

吳剛在劇中的表演表面波瀾不驚,但每一個眼神都是戲,傳遞出強大的壓迫感,和《狂飆》中的表演狀態判若兩人,從預告片看,演技翻盤的可能性很高。

第四位,高亞麟。

很多觀眾上一次看他的戲,還是在他參演的《人民的名義》中。

過去高亞麟給觀眾的感覺是胖胖的諧星,但從《人民的名義》到《送你一朵小紅花》,高亞麟證明自己的演技是多面的。

這次他飾演的被夾在中間的明朝地方官員。

雖然是縣太爺,但在明朝做官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樣威風。

即使有心尋找真相,也需要小心翼翼,平衡各方面的利益,很多時候也是身不由己。

預告中的高亞麟已經把這種感覺演了出來,這可能又是一個出彩的角色。

第五位,房子斌。

說到房子斌,估計很多觀眾會一臉懵,這個演員是誰?但只要一提他參演過的角色,大家腦海中一下子就有了畫面。

他就是《人世間》中龔維則的扮演者,還參演了《巡迴檢察組》和去年的年代劇《衚衕》。

可以說這是一個演什麼是什麼的黃金配角。

本劇中他飾演的是唯一為算呆子辯解的地方官員,但真實忠奸尚難定論,觀眾瞧好就行。

第六位,戚薇。

戚薇曾經活躍於《美人心計》《夏家三千金》等國產都市劇中,但近年來的作品只有《北京女子圖鑑》和科幻劇《你好,安怡》。

她其實是國劇中奇缺的性感女星,本劇中她的戲份雖然有限,但大氣仗義的人設和戚薇本人很對路,希望她能憑本劇重新活躍。

04、歷史短劇能否破局?看它的了

無論怎麼看,《顯微鏡下的大明》都是一著險棋。

首先,在觀眾的印象裡,歷史劇只能大,不能小。

歷史劇傳統觀眾看慣了幾十集長劇,能否適應本劇的短小精悍,尚是未知數。

二是明朝歷史劇敗多勝少。

雖然這些年出了不少明朝為歷史背景的古裝大劇,但《大明王朝1566》口碑極佳卻收視慘淡,《山河月明》令人失望,《大明風華》只算中規中矩,相比佳作頻出的清朝、唐朝歷史劇,明朝劇真正稱得上佳作的鳳毛麟角。

三是根據馬伯庸小說改編的《風起隴西》,高口碑低收視尚在耳邊,更加劍走偏鋒的《顯微鏡下的大明》能否成功,實在讓人捏把汗。

所以這部劇輸定了?

剛好相反。

因為當下國產劇裡最缺的,不是因循守舊,而是破局重生。

歷史劇不能只靠老觀眾,只有爭取到新一代觀眾,才有未來。

採用更緊湊的短劇,正好是爭取新一代觀眾的最好選擇。

老一代觀眾呢?

回到那個問題。老觀眾看歷史劇,到底在看什麼?

真的只是看歷史劇的宏大,權謀計算的精深?

我反倒認為,觀眾真正最愛的,是優秀的國產歷史正劇裡,那種深切的歷史反思和歷史背後中國人的風骨。

“歷史劇”三個字,應該意味著真實而不是刻奇,意味著硬核而不是魔改,意味著激流勇進而不是固步不前。

《顯微鏡下的大明》是改寫歷史劇局面最好的機會,歷史劇能否把握住機會,用這樣一部劇,打出一副王炸,攪動歷史劇市場的浪潮,引新一代觀眾入局,從此再起風雲?

就看今晚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