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王心凌到美依禮芽,“內娛”偶像到底輸在哪裡?

《浪姐4》最新一期播出了,果不其然,美依禮芽的節目又獲得大量的點贊。

實際上,日本選手美依禮芽自從登上節目人氣就斷層第一,國內每次這種事情就是“內娛”完了,特別是連續兩期謝娜的節目都排在前面,第二期謝娜《龍拳》贏了美依禮芽和龔琳娜的《花海》,便引發網友的一波嘲諷。

如果你要問我個人意見的話,這本身沒有什麼好評價的,因為美依禮芽唱跳實力在這檔節目裡就是斷層第一,她唱跳能贏很正常,不贏才有鬼了。

《浪姐》系列本身壓根代表不了什麼,但連續內地以外的唱跳偶像選手翻紅,最終只證明一件事,那就是“唱跳偶像”和流行音樂偶像在國內還是有很大的市場潛力,有很多的觀眾,甚至能形成一個文化產業。

但內地從來沒有培養起真正的唱跳偶像,現在中國臺灣地區也快挖掘殆盡了,正好日本妹子美依禮芽上節目又翻紅了,我們還是應該思考一個問題:我們到底要不要建立自己的偶像產業。

太打臉?美依禮芽為何人氣斷層第一,你也不看看《浪姐4》看其它成員

《浪姐4》其它成員是什麼組成。比如第二期獲勝團隊是這些成員:謝娜、黃麗玲、劉雅瑟、吳優、曾可妮,陳嘉樺、張嘉倪、吳倩、芝芙、盧靖姍、劉惜君。

謝娜是主持人,黃麗玲、劉惜君是女歌手;劉雅瑟、吳優、張嘉倪、吳倩和盧靖姍都是女演員,哪怕其它選手的組成也是一樣的。

女歌手有、瞿穎、徐懷鈺、唐伯虎、汪小敏、孫悅、陳冰

女演員有:朱珠、賈靜雯、陳意涵、李彩樺、王佳宇、蔡少芬、凱麗、秋瓷炫、芝芙

剩下的有主持人、鋼琴家、舞蹈家和體育人有:李莎旻子、吉娜·愛麗絲、王佳宇、趙麗娜、謝欣。

這檔節目真正搞唱跳的女偶像是這些人:劉逸雲、曾可妮、陳嘉樺、許靖韻(本來歌手出身,但參加過《創》也算女團成員)。

這幾位成員人氣沒有第一也很正常,曾可妮和許靖韻本來在國內女團選秀節目中人氣中等,最終都沒有成團出道;劉逸雲偏唱將也不是擅長唱跳的型別。

陳嘉樺作為前輩本來最有機會,但她這些年登入內地綜藝太多了,早就消耗掉她積攢能返春的人氣。並且作為中國女子唱跳天團來講,單個成員本來就過弱了,但另外兩個一個外形出事不太可能參加節目,另一個立場有爭議播都不能播。

如果是SHE重組來這節目,我敢斷定人氣斷檔第一還遠超去年的王心凌,現在——

《浪姐》不管打著什麼亂七八糟的旗號,但節目形式終究還是唱跳為主。女歌手,女演員和其它成員比不過唱跳實力俱佳的美依禮芽太正常了,還是那句話,美依禮芽憑藉唱跳沒有人氣第一,反而有鬼。

不過,《浪姐》關鍵就在於它“亂七八糟”的形式上面,它並不單純是個女團唱跳綜藝,是個“女性勵志成長音樂節目”。參加節目的選手還都是成名女星,至於是女星嘛,背後各方勢力綜合博弈就很多。

並且單純從名氣,熱度和國民知名度和來講。

謝娜全國級別的娛樂主持人,瞿穎,龔琳娜是國內前輩級別國民女歌手;徐懷鈺、黃麗玲則是臺灣地區知名女歌手;賈靜雯、蔡少芬和秋瓷炫等則是國民級別的中國女演員,在這種不完全以“唱跳實力”為主的娛樂綜藝節目裡——

這個名氣,熱度和國民度本來就是一個考量。這些姐姐即使暫時輸了,但接下來節目無論哪個方面的表現好了些,節目裡能贏好像又非常正常(因為這節目考量就不完全是唱跳實力)。

網友主要就是覺得節目唱跳為主,其它東西都是虛的,何況還有“人工操作”的痕跡。什麼半開麥,要唱功沒唱功,要舞蹈沒舞蹈,節目本身從形式到內容還很難看——這些再結合年輕網友熱愛愛投票,愛搞輿論,以及長期“內娛”完了,“華語樂壇完了”等各種印象。

現在遇到這種事情對比就更加的刺眼,美依禮芽是什麼厲害天使,內娛是什麼妖魔鬼怪。

但是,絕大多數人就沒有想過《浪姐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節目,最後就是大家熱議一波,嘲諷一波,事後沒幾個月就歸於平靜。

這些大紅的選手也得到短暫的人氣,知名度,商業代言也會大賺一波。節目結束過後三個月還有一定人氣,半年後就沒有什麼討論了,直到遇到下個綜藝節目帶紅的偶像,這樣迴圈再來一次。

最簡單的道理就是去年王心凌的翻紅,當時“王心凌男孩”聲勢多麼狂妄,王心凌去年的商業代言,國內各種綜藝和舞臺也非常的頻繁。但到2022年下半年就很弱,2023年以來王心凌在國內熒幕前還活躍嗎?

美依禮芽沒贏,內娛輸得底褲都沒了?“內娛”哪裡輸了

如果要問我個人的觀點,《浪姐》這種節目本身代表不了什麼,真正的問題是中國到底需不需要唱跳偶像,以及類似的流行音樂偶像,我們需不需要建立成熟的偶像文化產業,這才是背後真正的問題。

不然的話,未來《浪姐5》再有日本偶像,或者韓國偶像登上又節目又翻紅一波,大家嘲諷一波,但過了就過了,仍然不會有任何的作用。

非常的快消,非常的短視,翻紅偶像迅速更新換代一波又一波。

大家如果仔細想想,你會發現現在《浪姐》等節目選手走紅到沉寂的過程,仍然和之前中國選秀偶像產業一模一樣,連表現形式都沒有任何區別,只是結果呈現略有一些不同。

首先,資本和電視臺挑選大量的選手,素人選秀就是各種各樣年輕人;這種節目就是各種各樣不同領域的明星;前者往往還沒有人氣,後者往往知名度更高,自帶人氣,知名度和熱度光環。

為了節目好看能夠有收益,素人選手開始沒有太高的人氣,就在播出的時候各種舞臺上面很願意投錢,做得還得看得下去的。但為了吸引人氣和流量,各種亂剪、組cp、搞故事線、引導粉絲和觀眾對於人氣選手和不受歡迎選手,在花錢打投上下功夫。

《浪姐》這種明星翻紅節目的情況差不多,手法可以說都一模一樣,只是“打投”被上面摁死過後,取消成團外面粉絲打投這個環節。

實際上,中國偶像產業非常不成熟,線下表演,線上舞臺,唱片和各種偶像綜藝節目,商業都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,偶像選秀節目已經是最吸引全民觀眾級別眼球的舞臺,之後就再也沒有了。連和平臺簽約都是1年半,或者2年。

偶像選秀結束過後,沒成團偶像節目結束就過氣了,人氣選手大概還能撐三個月,成團選手人氣高些能撐半年以上,平臺還有些節目和資源能多撐幾下,但基本上到了一年過後,都面臨過氣的問題。

畢竟偶像還是屬於文化產業,文化產業還是要靠作品去撐的。

內地偶像最大的問題就是偶像產業不成熟,壓根沒有什麼大量作品去支撐,相反內地影視產業還是老牌文化產業。2012年金融資本進入流行文化產業過後,和“流量經濟”是媾和的狀態。

人家資本和平臺投資了那麼多捧出幾個偶像,肯定不願意錢打水漂。並且因為“流量經濟”時期有粉絲追捧,人氣高,資料好,各種流量槓槓的造成了一種虛假繁榮,資本平臺就使勁給各種影視資源,希望能源源不斷賺錢。

結果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,前幾年“流量愛豆”是如何禍害中國影視圈的,直到今天仍然遺毒未清。

中國偶像最終的去處都是去禍害中國影視圈,這麼看蔡徐坤簡直是中國本土偶像的良心。

《浪姐》這種節目的發展更短,因為它的選手就是明星,素人明星畢竟未來時間還長是資源,還需要後續影視資源去捧一把。綜藝結束過後明星組的團體,大家都知道這個團沒有任何的後續。

它賺的就是當時爆紅人氣、流量帶來的各種商業價值,有些明星確實有資源的提升,但本質不是太多。

《浪姐》播出都第四季了,前三季翻紅的明星資源變化有多大嗎?都是短期爆紅後在商業上賺一把就跑,有些本來口碑不錯的其它領域女星扎進“偶像選秀”的輿論場反面把口碑搞壞了,資源不升反降。

從王心凌到美依禮芽,從唱跳偶像到二次元?“內娛”到底輸在哪裡

內地之前是沒有日韓那種偶像產業的,早期港臺偶像是唱片時代,到“超女”“快男”有偶像氣質 了,但仍然屬於唱片時代的歌手和音樂人,這個直到《中國好聲音》時期都是一樣,而且臺灣幕後製作者為主。

2015年過後,內地偶像就是學習日韓偶像產業那一套,結果我們都知道了。

它不但沒有建立成熟的中國偶像產業,相反把整個中國文化產業搞得烏煙瘴氣的,社會影響可謂極壞,然後才被官方出手給摁死了。說起來,《浪姐》《披哥》等綜藝還挺特殊,是個怪胎。

因為它就是“內地偶像選秀”被摁死過後,結合衰落的港臺文娛炒情懷而成。美依禮芽人氣雖高,但出圈聲勢和商業價值是遠不如王心凌的,國民度的問題。所以,哪怕未來放開日本偶像和韓國偶像進來,也很難達到過去港臺偶像的情況。

那麼,大家希望中國偶像回來嗎?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偶像產業嗎?

如果不建立,這種爆紅一波,嘲諷一波,過去一波的情況還會持續。如果建立,那麼問題就來了,我們到底要怎麼建立自己的偶像產業呢?我們到底需要日韓那種偶像產業嗎?

——對吧!

文轉自

文|令狐伯光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